“两会”声音 | 2020年湖州法院工作怎么样?代表委员有话说(一)
编者按:
代表委员的监督和支持是法院依法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湖州法院始终高度重视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切实抓好落实转化,为高质量开展新时代法院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2020年,湖州中院办理代表建议10件、委员提案9件,向市政协常委会通报法院工作,全市167名员额法官向人大常委会述职,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57人次,开展“代表委员法院行”活动19次,邀请297名代表委员观摩庭审、参与调解、见证执行,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2020年湖州法院工作怎么样?小编邀您一起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全国人大代表 张天任
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民营企业家,深刻感受到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只有法治营商环境好了,企业家才能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当前,全市两级法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三服务”,先后出台实施一揽子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意见和措施,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市中院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标准,制定提升执行合同质效28条举措。新冠疫情发生后,出台了全国首份法院应对疫情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十条意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为企业发放法律保障知识手册,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难题。这一系列“含金量”高、服务更精准的优化举措,让我们看到人民法院以服务大局为己任,当好经济持续发展“护航者”的担当。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源动力的基本保障,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促进创新。全市法院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建立“三级联动、三审合一、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审判模式,依法高效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49件。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人民法院在注重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中所作出的努力。全市法院转变执行工作理念,越来越重视强调善意文明理念,在办案中灵活运用“活封活扣”等手段,努力做到不中断企业的指挥系统,不中断企业的资金往来,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扩大对企业声誉的负面影响。这一系列举措,有力振奋民营经济发展的“精气神”,让我们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应对挑战持续发展更有信心!
2020年,对所有人都不是容易的一年,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整个国家,我们都努力地负重前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就越要把营商环境这个“软实力”打造好。2021年,期待人民法院以更精准的司法服务“硬措施”创造更优的营商环境“软实力”。
市人大代表 俞金生
南浔区双林镇爱国路社区党支部书记、
居委会主任,南浔法院人民陪审员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和有着十多年“陪审经历”的人民陪审员,回望不平凡的2020年,我认为,全市法院工作可以用“民生”二字做总结,可以概括为三点:
这一年,法院工作时时树牢公正司法的法律权威。疫情之下,有很多人在负重前行默默付出,但有的人罔顾大局,任性妄为。我们法院审结了全省首例违反居家隔离规定并袭警的妨碍公务案,依法严惩妨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应该说用司法全力维护了疫情防控关键期的社会秩序。同时,通过开展“云庭审”“云办案”,实现“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这是对社会负责,更是对人民负责。
这一年,法院工作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全市法院依法审结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案件;设立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诉讼服务;成立全省首个人民法院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室,有力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南浔区未成年人道德法治体验馆正式面向社会开放,探索打造未成年人保护的试验田……这些举措有力度、有温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这一年,法院工作紧紧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格局。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法院工作主动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亮点纷呈,值得点赞,比如,在诉源治理方面,出台了法院参与县级矛调中心建设规范化指引,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建制入驻县级矛调中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建立“村巷法官”制度,推动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
近年来,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建议下一步,全市法院继续加大基层普法力度,以更贴近民生的方式引导辖区群众树立法治意识;继续加强对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民法典》知识的宣讲,让他们在基层矛盾化解中发挥更大作用;继续深化智慧诉讼服务成果,注重解决老年人及其它特殊群体运用智慧法院系统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
市人大代表 万春霞
浙江广明律师事务所律师
创新为本 服务为民
过去一年里,全市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了一系列贴心的司法为民工作,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民生权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一是营商环境优化纵深推进。疫情之下,全市法院“疫”中寻机、稳中求进,积极强化司法保障,服务打造营商环境。市中院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标准,制定提升执行合同质效28条举措,纵深推进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入选全市担当破难典型案例。区县法院积极推动构建综合性、一体化、全链条、全覆盖的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德清法院牵头六部门联合出台保护意见,进一步加大了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也提升联合保护效能。
二是基层诉源治理成效显著。基层是社会矛盾纠纷的高发地和聚集地,而基层组织根植于群众,最能近距离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也最能解决好人民群众所思所虑所忧所盼的关键问题。过去一年,全市法院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并在全省率先探索人民法庭入驻县乡矛调中心。一次在莫干山游玩中我发现,当地村庄内民宿里都放置着《民法典》,村民们聊起,家门口就能找到法官,“村巷法官”这一创新举措不但提升了村民的法治意识,也为当地民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发力。过去一年里,全市法院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司法一体化保护机制,优化“绿源智治”协同系统,用最严密法治护航美丽湖州建设。全国首例违法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在德清法院审结,彰显着环境资源审判的世界视野。据了解,去年,市中院还联合长三角地区六地市中院签署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实施细则,全国首创在各区县成立环境治理司法协同中心、损害赔偿磋商中心和巡回审判庭,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作为一名基层群众的代表,我期待能与全市法院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建言献策,传递基层声音,同时把自己对法院工作的所知所感带给身边更多的群众。
市政协委员 叶国庆
浙江银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作为一名律师,我经常和法院打交道。回望过去的一年,全市法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行政争议化解,已经成为湖州法院的“金名片”。2020年,全市法院共受理行政争议案件800件,实质化解535件,化解率达66.88%,位居全省第一。在行政争议化解工作上,我认为法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亮点:
一是联动出实效。2020年,市中院推动两级法院联合出台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意见,明确联动部门具体职责,凝聚行政争议化解“一府两院”新合力。依托行政争议调解联络站,强化与执法部门、网格员等联系沟通,借助专业调解力量,合力化解一批房产征收补偿、旧城改造等复杂疑难纠纷,为老百姓谋实事。
二是创新有特色。全市法院率先研发行政争议在线化解平台(AODR),推动行政争议化解向线上跃迁,实现行政争议诉前、诉中全流程“云端”化解,这是全市数字化法院建设中的又一次探索和创新。全市法院优化行政诉讼集中管辖模式,保障当事人行政案件管辖自主选择权,节约诉讼成本,提升解纷实效,增强司法公信力。
三是大局意识强。行政案件类型特殊、解决难度大,妥善解决好每一个行政纠纷,既降低了社会风险隐患,又提升了湖州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全市法院在过去的一年里依法审结了一些涉及面广、案情复杂的案件,既保障政府中心工作,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值得点赞。
End
来源 | 吴兴法院、南浔法院、德清法院、长兴法院
往期回顾
长按识别关注
扫描二维码
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